2025-03-27 01:50:02
落实责任,强化统筹:将城市节水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到相关部门和主要供水用水单位,形成全社会节水合力。加大投入,发挥考核引导作用,健全保障措施,形成城市节水长效工作机制。要求各城市制定符合各城市实际的专项工作方案,加强城市节约用水管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保障城市水安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进一步落实居民用水阶梯水价制度和非居民用水及特种用水超定额(计划)累进加价制度,充分发挥价格机制在水资源节约、用水需求调节方面的作用,抑制不合理的用水需求。城(镇)居民生活用水,应当安装计量装置,实行计量收费制度,严禁用水“包费制”。云南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
加强城市供水安全保障及应急系统建设,重点保证城市居民生活用水。相关人员要建立供水安全保障体系,加强统一指挥和监督。要制定重点保证城市和镇居民生活用水应急预案,进行必要的物质和资源储备。原水和自来水企业要建立健全企业安全管理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应急保障措施。进一步加强对城市和镇供水资源安全防护,禁止一切危害水源水质的活动。要在确保城市和镇居民生活用水、兼顾工农业生产和生态保护等用水的前提下,加强水资源的统一调度,保证紧急情况下城市和镇供水的原水需求。云南节水完善节水审批和监管体系,健全项目节水管理机制。
事实上,在家庭里,提倡用多少水,就放多少水,循环用水,一水多用,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水龙头流量,避免不必要的过度冲洗。在城市的公共空间,工作人员应勤查勤修设备,杜绝“跑冒滴漏”,推广使用节水型器具,消除水龙头上的浪费。建设节水型城市已成为新发展理念,在水资源紧缺的现在,广大市民应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用水习惯,促进生态环境改善,人与水和谐发展,共同建设碧水家园。构建节水型城市需要靠大家,共同努力使环境更好!
我国是一个缺水国家,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一拧水龙头,水就源源不断地流出来,可能丝毫感觉不到水的危机。但事实上,我们赖以生存的水,正日益短缺。全世界还有超过10亿的人口用不上清洁的水,我们要珍惜自己的福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节约用水的现象随处可见:洗衣做饭,肆意浪费;水管渗漏,放任自流。水就这样一点一滴被我们悄悄浪费掉了………可能有些人对此不以为意,觉得这是小题大做,那么请看看下面这组数据,这些数字会告诉你,“一点一滴”到底有多重要↓:一个没有拧紧的水龙头,一小时内能流掉3.6公斤水;一个漏水的马桶,一个月要流掉3至25立方米水;一个城市如果有60万个水龙头关不紧、20万个马桶漏水,一年可损失上亿立方米的水……城市是美好生活的依托,城市品质关乎民生福祉。
地方层面的具体要求:分类编制审核。按照建设项目审批类、核准类和备案类的分类,在不同阶段开展项目节水措施方案编制工作。例如,江苏省、安徽省六安市、河北省邢台市等规定,**审批类建设项目应当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编制节水措施方案,初步设计中应包括节水设施设计内容;纳入核准类建设项目在申请报告“资源利用和能源耗用分析”部分编制节水措施方案;实行备案类建设项目在建设项目设计前编制节水措施方案。按照项目规模分类编制,江苏省、安徽省六安市、安徽省淮南市规定,建设项目年取水量在10万立方米以下的,应当编制节水措施方案,投资主管部门在项目审核时,一并对节水措施方案进行审查。建设项目年取水量达到或者超过10万立方米的,应当编制节水评估报告,投资主管部门进行项目审核时,可会同水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对项目的节水措施方案进行评估。加强宣传和培训,提高认识水平和编制能力!云南节水
公共供水单位应当每日向水行政主管部门报送用水单位和个人的用水数据。云南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
节水城市需要加快供水企业。针对目前大多数城市供水企业的状况,加快城市供水企业步伐,实行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供水企业要进一步明晰产权,健全科学的管理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成为自主经营、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主体和市场主体。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妥善分流安置富余人员。主要是加强监管,通过出资人按照法定程序对供水行业投资、建设、运营市场,建立城市供水特许经营制度,健全原水经营单位与城市供水企业之间新型契约合同关系。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城市供水企业的指导和协调,建立完善的监管体系,强化对企业运营成本的约束,以及对企业售水服务、供水水质、管网漏损控制等方面的监管,促进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保证城市供水的安全。云南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